看球十年,第一次觉得“外援”俩字比“总冠军”还烫手。

9月15日一到,CBA新赛季外援的出场限制立刻收紧,不仅规定了最多可上场的人数,还大幅缩短了单场可用时限。

广东省、北京市、辽宁省、山西省和上海市于同日宣布人事变动,社交平台立刻被“又签约哪位”的话题占据。
我凝视着那条关于“最多允许两场”的规定,思绪中只有一个念头:这次是打算节省开支,还是强迫本土选手激烈对抗?
先说广东。
他们把小外援的希望寄托在麦考尔身上——广州的昔日军师,擅长快速突破,不过三分球时常有赖于运气。
大外援更离谱,直接请回情绪化的萨林杰。
训练视频里他第一节就喘,杜锋在场边脸比鞋底还黑。
群里有球迷发了声音片段,猜测他油箱里仅存的那点油,是否足够支撑他打完季后赛,这种说法令人怀疑。
”我没敢回,怕打脸。
北京首钢倒是一副“老子有钱”的架势。
后场吃进赵睿,外援再补斯佩尔曼——NBA轮换级别的壮汉。
最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又从二队挑选了两个身高两米一十的年轻球员,目的是作为范子铭的替补使用。
赛事刚刚结束,队伍立刻获得晋升,邻近辽宁的看客们瞬间情绪失控:这样的局面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辽宁呢?
莫兰德回来了,威尔斯也续了,可张镇麟走了,韩德君退役。
海报中的新面孔十分抢眼,杨鸣在采访里仅吐出四个字:调整阶段,需要忍耐。
”我寻思,卫冕冠军一夜之间变青年军,这落差谁顶得住。
山西最干脆,外援一锅端。
波多黎各的康迪特+诺威尔,全是生面孔。
总经理直播时说:“我们要打快,快到对手来不及布置。

”弹幕飘过一句:“快是快,别到时候快把自己打没了。
上海走年轻化路线。
古德温+洛夫顿,一个22,一个24,加起来还没刘炜年纪大。
李春江在卸任后的首个完整赛季,球队整体成员的平均岁数是24.7岁,官方发布的宣传画册直接选用了“青春风暴”这组词。
我注视他们活动身体,思绪却飘回去年季后赛广厦反败为胜的情景,青春期的莽撞,往往需要付出代价。
联盟新规像一根橡皮筋球迷网,把各队死死捆住。
外援只能打两节,第四节必须单外,逼着本土球员站出来。
过去关键球给外援抡,现在得看国内后卫敢不敢投。
训练场中,我目击一名替补后卫接连失误三次,指导并未责备,只是轻触他的臂膀:即使不中也要尝试,这关乎你的职业前途。
更细的一条:二次签约权取消。
过去被解雇的球员还有机会重新签约再度效力,如今一旦被放弃,其他俱乐部便可以将其招募过来。
山西经理在群里吐槽:“签人跟抢火车票一样,手慢无。
最终,确实有人由于延误了十分钟,被对方队伍抢走了胜利,为此非常愤怒,当场将手机摔碎了。
球迷情绪也变了。
先前指责外援差劲,如今担忧外援表现不佳;先前不满本土球员缺乏自主权,现在忧虑他们难以胜任。
群体内部持续发生争执,争执发展到最终形成一种看法:要想争夺冠军,关键在于哪个地方的强力支持者实力更强。
归根结底,CBA此次并非单纯削减薪金上限,而是迫使每支队伍重新进行一次核算,
是把钱砸在贵外援身上赌半节球,还是老老实实练自己人?
答案没写在规则里,写在每个球馆凌晨一点的灯里。
哨声还没响,胜负已开价。
谁能率先让本土球员将竞技状态提升至季后赛水准,谁就能最先捧起冠军奖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