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午,中国足协于苏州,举办中超联赛的专题会议。会议期间,中国足协向各中超俱乐部代表,通报了针对俱乐部境内与境外球员,薪酬增加的限额规定。二零二一年度,中超联赛各家俱乐部,年度总花费,不可超出六十亿元。此额度中,分配给本土球员与外国球员的薪资,分别设有上限,本土球员薪酬总额,最高不可超过七千五百万人民币,外籍球员薪酬总额,最高不可超过一千万欧元。本土运动员最高年薪税前为五百万人民币,外籍运动员最高年薪税前为三百万欧元,国内、国外运动员平均收入最高分别不超过税前三百万、一百五十万欧元。为了保障限薪政策真正落实,足协制定了周密且严厉的监督办法,并辅以规模空前的违规处罚手段。俱乐部若一个赛季总开销超出限额,最高会受到“扣掉24个联赛积分”的严厉惩处,倘若俱乐部有违规支付球员薪水的行为,其比赛结果会被取消,同时会被直接判罚降级。球员若不按规范申报所得(收益)状况,将遭遇停赛两年的严重处罚。
24日午后,中国足协曾召集中甲俱乐部进行商议,随后于25日上午在苏州又召集中超联赛相关人士召开会议,商讨具体事宜,会议内容主要围绕职业俱乐部球员薪酬控制展开,此前各方对此早有预料,故足协在会议中直接切入正题,向与会俱乐部代表公布了中超联赛内外球员薪酬限制方案的具体条款。该方案指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各个俱乐部在2021赛季的全部花费,最多被限定在6亿元以内。
新赛季中超俱乐部本土球员的最高薪资标准,较之前减少了,从1000万元(国脚为1200万元)降低到税前500万元,各中超俱乐部单季本土球员的总薪资上限设定为7500万元,本土球员的平均年薪上限为税前300万元;中超外籍球员的最高薪资为税前300万欧元,各中超俱乐部单季外援的总薪资上限为1000万欧元,外援单季的平均年薪上限为200万欧元。
该计划还规定,二十岁以下本土运动员的年薪通常不会超过税前三十万元人民币,但是,如果这些运动员在一个赛季中参加职业联赛和足协杯的总比赛时间超过九百分钟球迷网,那么他们的报酬可以超出这个标准。
有中超俱乐部可能面临降级,相关方案有明确规定,一旦某俱乐部降入中甲联赛,那么在降级后的首个赛季,该俱乐部可以不遵守中甲俱乐部单季花费总额最高两亿元的限制规定。这个赛季作为过渡期,此类俱乐部的单季花费额度,不能超过之前在中超联赛中实际支出的金额。由此可见,中国足协在制定各种“预算上限”时,既要促使职业球队合理支出、减轻其负担,又需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前职业球队所遇的困境,适时变更具体条款。
与“控制薪资”措施相比,更让参与会议的人员感到震惊的是配套实施的“监督与处罚”条款。在各方眼中,相比计划公布,薪资限制能否真正落实才是核心问题。对此,中国足协除了准备借助一两个著名会计机构来执行“薪资控制”措施的监管工作外,还制定了一套极为周密且严厉的违规处罚措施。
依照要求,中超若出现某队年度花费超出标准,超出额度达20%以下者,将被扣除6个联赛积分,若超出额度介于20%到40%之间,则会被扣除12分,倘若还有队伍继续超标,最重将面临扣24分的严厉处罚。
俱乐部若单赛季球员薪资超出标准,则有相应惩戒措施。若某队外籍球员薪酬总额逾越1000万欧元界限,将扣减9个联赛积分;若本土球员薪酬超出7500万元额度,同样会被扣除9分;当中外籍球员薪酬总额皆超标时,该俱乐部将承受扣减18分的严厉处罚。
若有俱乐部违背规定支付报酬,一旦查获,该俱乐部将被剥夺已获成绩,并接受降级的最终惩戒。若球员未依规申报所得(获利),一经证实,将遭遇24个月的赛场禁赛。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足协在相关计划里说明,所谓“运动员报酬”涵盖工资、有价证券、房产这些方面,但不含奖励。运动员报酬一律按税前薪资计算;运动员若与外部机构签订商业协议,须获得中国足协或其指定单位的批准,否则相关收益将被视作薪资。
俱乐部不允许借助关联企业向运动员或直系亲属提供货币性补偿等福利。相关领域专家指出,依据处罚条款,中国足协在制度实施前已进行广泛考察,并且借助专业意见,在规范修订方面弥补了所有隐患。
中超球员当前合同中的薪资数额已超出标准,需借助额外约定进行明确,新签订的合同与补充文件须一并提交中国足协审核,超出部分的薪资不纳入俱乐部整体花费控制范围,表明“限薪”新规主要约束的是球员新签订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