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声响起之时,记分牌上数字为125比124定格下来,雷霆所在主场瞬间沸腾,火箭球员则神情黯淡地离开场地,经历加时赛有两场艰苦鏖战,比赛结果由一次罚球决定,然而责任究竟归属于谁,对比分情况要复杂得多 。
比赛开始,双方摆出由四名主力组成的罕见双塔阵,然而凭借霍姆格伦在内线的统治力早早建立起优势;火箭依靠申京与杜兰特的内外联动稳住阵脚。首节结束,火箭以30比27领先,看似平稳,实际暗流涌动。阿门身为先发控卫,承担着组织与防守的重任,可是其外线7次投篮全部未中的表现,已为后续埋下隐患。在节轮换阶段,雷霆替补阵容展现出更强的纪律性,而火箭的进攻一度陷入停滞。关键时刻,杜兰特连续命中中距离投篮,申京也命中三分,两人合力打出5比0的小高潮。在半场结束之前的时候,米切尔成功打成3加1,进而把分差给缩小到6分。就在这个时候,阿门已经有18分进入入账了,然而投篮中的迟缓,已经被亚历山大多次利用了。

下半场,火箭曾一度领先10分,不过雷霆依靠连续三分很快追近。到了决胜时刻,杜兰特在罚球时两罚仅有一中,从而把比赛拖进加时。这一细节常常被归责于巨星压力,然而回看数据,阿门在第四节最后的3分钟里出现了两次误攻,并且在关键突破的时候未能形成有效干扰,这才正是比分被扳平的直接诱因。
在第一个加时当中,霍姆格伦与亚历山大连续命中三分,雷霆以6比0的比分开局,火箭依靠申京强打篮下再度实现追平,这时,阿门存在持球机会,然而其而是选择了强行突破并非分球,致使进攻时间被耗尽,在第二个加时,双方体力频繁出现问题,但雷霆在防守端一直保持着轮转纪律,火箭却陷入了单打独斗。

距离终场还剩12秒时,亚历山大一对一单挑杜兰特,成功制造犯规且两罚全部命中。在这一回合里,阿门原本应该在弱侧进行协防,然而却因为站位过于深入,最终没能形成夹击。在全场比赛当中,阿门的正负值是-11,其在关键时刻的防守效率值仅仅为89.3,这一数值远远低于联盟的平均水准。相比较而言,申京斩获39分11个篮板7次助攻,杜兰特得到23分9个篮板,他们均在高压状态下保持了输出 。

值得反思的是,把“头号罪人”标签轻易贴在一名年轻球员身上,这是不是掩盖了体系问题呢?乌度卡安排阿门担任首发控卫,利用了他的身高与冲击力,可是这种缺乏外线投射能力的配置,在高强度防守下很容易被针对。雷霆尽管缺兵少将,却用明确的防守策略,把阿门的短板无限放大了。

此外,谢泼德身为替补控卫,十一投仅仅三中,加时赛频繁仓促出手,同样罪责难逃聚焦于阿门,恰恰体现出公众对于“高顺位新秀”的严苛期待。实际上,阿门本赛季场均助攻提高至五次,失误控制比上赛季出色,进步明显,只是这场比赛在极限对抗里暴露了经验欠缺。

这场比赛意义非凡,绝非仅仅关乎揭幕战的胜负球迷网,它展现出了现代NBA对于后卫的多元复合要求,既要拥有突破以及组织能力,又得具备稳定的外线威胁,还有关键时刻精准的防守判断,火箭大胆豪赌杜兰特,然而在控卫位置上却押注了尚未成熟的新秀,风险已然有所体现,雷霆纵然以残阵出战,却依旧能够凭借体系以及球星的强大执行力实现逆转,卫冕冠军所拥有的深厚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哪怕竞技体育从来都不缺英雄,也从来都不缺当替罪羊的,唯有真正的进步,是从解剖开始的,不是靠情绪化地去归责。阿门这场比赛可能发挥失常了,可不是那场比赛的发挥失常,可他依然是火箭未来很关键的一块拼图。关键就在于,球队到底愿不愿意给他成长的空间,或者是在舆论压力之下就匆忙做出调整?而这个答案,会决定这支正在重建的队伍究竟能走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