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某媒体10月16日刊文,转述英国知名调查组织《2018年全球体育薪酬调研》的内容,称中国运动员的年薪大约是一百零五万美元,折合七百四十三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国内人均收入的十六倍,在全球主要联赛中排在最前面,而且西甲和英超的薪酬差距也很明显,球员的报酬分别达到本国居民收入的十二倍四和十一倍五。

10月16日,中国足协举行公开会议,已不再拥有中超联盟的股份,相关图片来源于东方IC
当然,中超多数本土球员的年薪很难达到743万元这个标准。红星新闻记者就此咨询了知名体育产业专家、某公司总裁张庆,据他研究,这个现象存在一定道理,也存在不合理之处。
〖纵向分析〗
高风险匹配高回报是合理的
职业的回报若与其风险对等,便算得当。在这方面,我认为职业运动员的收入远超普通人的工资水平,高出数倍乃至百倍,都是情有可原的。张庆指出,职业运动员存在三个显著特征:首先,他们的成长率相当低,甚至可以说是极低;其次,他们的训练时间极为漫长;再者,职业运动员的从业年限十分短暂。这三个特征表明参与专业运动实际上是一种风险极高,甚至可以说是极高风险的职业。
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投入许多时间参与职业化练习,否则很难参与这种高等级比赛并获得相应报酬。在足球、篮球这类竞技体育项目中,真正能拿到顶尖报酬的,或者收入超过常人数十倍的,其实只是极少数选手。主要是一线、二线、三线、四线队伍中的选手,他们的收入也比较一般。”
张庆觉得,职业体育本质上是一种核心小而影响广的活动,顶级联赛汇聚了一批经过长期培养、耗费大量资源打造出的选手,少数人在此竞技,借助媒体传播,为众多观众提供娱乐感受和紧张感,实际上,职业运动员付出的努力非常惊人,任何高风险的职业都必然伴随着高回报球迷网,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专业运动员的从业时间十分有限,多数足球和篮球选手在三十岁出头便宣告结束运动生涯,最晚不超过四十岁,因此他们能够获得高待遇的黄金工作阶段通常只有十到十五年,随后便需寻求新的职业方向和人生规划,所遭遇的困难相当可观,由此看来,这种发展轨迹是符合情理的。
〖横向分析〗

中超球员薪资水准高于职业能力
张庆提出,若将中超球员的收入水平与英超、西甲等欧洲五大联赛的球员收入水平进行对比,同时将中超球员的收入水平与中国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进行对比,那么很明显,中超球员的收入水平远超其职业能力,尤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横向比较时更为明显。他认为,这一点需要通过管理措施,以及通过即将成立的职业联盟来进行调节。
现阶段中超各俱乐部普遍处于资金净投入状态,企业对足球的投资也主要是净投入,而球员的薪酬又是支出中占比最高的部分,这种情形下,现行机制应当加入“薪酬总额限制”这一条款,这是非常必要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成本。从联盟的立场来看,控制开销、维持长期稳定发展,就意味着必须对高薪球员的薪酬进行约束。这并非政府行为,而是遵循市场法则的必然要求。任何公司都需要管理支出。
张庆指出,一个紧迫的问题是,在自主培养能力不足时,投入巨资聘请著名外援。因此,这就需要依靠联盟的构建,让中超的所有俱乐部负责人真正成为决策者、成为投资者,大家共同商量,共同制定规范,然后一起管理开支,增强整个联盟的运作水平。我认为这才是短期内能够看到的解决方法。
〖一点看法〗
良性发展职业体育可承上启下
张庆觉得,长远来看,职业体育在运动项目进步中具有衔接作用。它向下,搭建了职业平台,吸引众多青少年及家长,让他们愿意孩子投身该项目,认为有发展前景、社会认可度高且经济回报丰厚,这样他们才能勇于承担相关风险。
我们无法设想,声称运动员的收入与普通人相仿,或者仅仅略高,却要求他们承担数倍于常人的风险,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发生。每个人都具备理性思维,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家长们通常更为理智,他们会权衡风险与回报。因此,要推动职业体育的健康发展,必须确保运动员获得公平的报酬。通过这种方式向下拓展,能够吸引年轻群体加入,增加塔状结构的成员数量,并且提供更优质的赛事内容,从而吸引更多关注;从上方来看,高层次的竞争能够为国家队伍输送更多优秀选手,进而增强整体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