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接手英超国内转播权,赛事版权回归理性会是昙花一现?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24直播网 人气:

距离与PP体育终止合作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的转播权正式由腾讯公司获得,9月17日晚上,腾讯体育公布已经与英超联盟签署了协议,该公司将独家负责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的新媒体转播业务,这项转播权的有效期仅限于本赛季余下的比赛,交易金额大约是一千万美元,这个数额仅仅是PP体育当初签约价格的二十分之一自2007年踏足中国以来,英超赛事的播映权先后由天盛集团、新英体育以及PP体育等数家机构所掌握,然而它们都承受不起版权的巨大开销,最终选择退出市场。此次腾讯体育以较低价格获得英超合作,行业观察家指出,这一交易让体育竞赛版权的市场价格回归其本身水平,尽管赛事版权是否会因此真正降低仍存在不确定性,但这一事件无疑将推动赛事版权市场走向更加理性的发展阶段。

英超联赛中国大陆独家新媒体转播平台_新英体育 英超转播权_腾讯体育接手英超版权

腾讯接盘

PP体育与英超解约风波未停,腾讯体育迅速抄底接盘。

腾讯体育于9月17日晚上公布球迷网,已经和英超联盟签署了相关文件,目的是要担任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的新媒体转播方,从9月19日开始,将会完整转播英超2020到2021赛季还剩下的全部372场赛事,这个合作的价格大概是1000万美元。

腾讯正式接手的时间,距离英超联赛启动已经过了六天,与英超和PP体育终止合作也已过去两周。9月3日,英超联赛与中国转播商PP体育宣布合作关系终止,关于解约的缘由,双方各说各话。因此,9月12日开始的2020—2021赛季英超首轮赛事在中国大陆缺乏官方转播途径。

早先,PP体育以五亿六千四百万元英镑的价格获得了2019至2022年三个赛季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独家全媒体传播权,每年费用约为一千六百六十万元英镑,而与腾讯体育达成的协议中,英超版权费用大幅降低,降幅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实际售价仅为原价的五折。

腾讯体育获得了英超本赛季的转播权,宣布从第二轮赛事起,将向中国球迷直播全部比赛内容,并且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场次供观众观看。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是全全球范围内观看人数最多的体育竞赛,本届赛季预计在2021年5月23日收官。这项赛事的转播信号覆盖了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潜在的总观众群体大约达到47亿人。

此外,腾讯体育的会员制度将增设英超专属套餐,订阅该套餐的成员能够领取新赛季的特别赠品,并且享有官方线上线下活动的优先参与权。英超的官方团队也将正式加入腾讯的内容合作平台,通过视频和文字两种载体,向球迷们呈现关于比赛、球队以及球员的详尽资讯,这些内容将在微信、QQ、腾讯新闻、腾讯体育、看点快报等腾讯旗下各大平台和设备上得到传播。

本赛季即将收官之际,腾讯体育能否继续合作,相关人士在回应北京商报询问时提及,需等待英超官方公布决定,经核实英超的官方通告,其中并未包含有关续签的任何信息。

几经易主

英超的播放权非常稳固,但转播公司却经常更换。在PP体育签约之前,英超曾经与天盛、新英体育等好几家转播公司合作过,但最后都因为承担不起播放权的费用而分道扬镳。

天盛是首家将英超播放权带到中国的机构。2007年,天盛欧洲足球频道以五千万美金购得英超2007至2010三个赛季的播映许可,由此促使英超在中国转播迈入付费阶段。在有线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天盛推广英超赛事遭遇困境,主要受限于费用高昂,单月需支付188元,全赛季则高达1880元,加之订阅渠道不便捷,导致用户难以参与,业务最终失败,公司因不堪版权成本压力而破产。

新英体育 英超转播权_腾讯体育接手英超版权_英超联赛中国大陆独家新媒体转播平台

从天盛的失败中获得了启示,新英体育在负责英超转播权之后,运用了分发渠道的模式来开展工作。2010年赛事启动时,新英体育以三年内支付三千万美元的代价,变成了英超赛事的独家传播机构。和天盛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新英体育把转播权分给了国内众多电视台和在线媒体,腾讯体育、新浪体育以及乐视体育都曾经得到过新英体育授予的英超转播资格。此后9年,中国大陆的英超版权一直归属于新英体育。

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当新英公司拥有英超的播放权时,央视重新转播了这项赛事。2003年,央视因为转播费用过高以及广告时段安排上的分歧,停止了英超的转播,这一暂停状态持续了整整十二年。直到2015年,英超才再次出现在中国的电视频道中。英超重返央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对这项运动的关注和了解。

接下来是2019年启动的三年时段,PP体育用高达5.64亿英镑的惊人费用,也就是上一阶段英超在中国内地授权金数额的十二倍,成功购得了新一阶段的联赛转播权。不过他们只转播了一个赛季的赛事,便与英超方面终止了合作协议。

业内专家认为,体育行业并非轻易盈利的领域。由于国内观众数量不多,且尚未形成付费观看的习惯,掌握独家授权的公司承受的挑战非常大。所有参与体育版权领域的商业主体,必须共同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努力引导观众形成付费观看的偏好,并且着力增强体育赛事用户的附加价值服务,这样才有可能在这个广阔的市场中获得应有的份额。

赛事版权降温?

仅就腾讯体育收购英超单赛季赛事权支付的一千万美元这一数据而言,英超赛事的版权成本显然出现了急剧的下滑。然而,整个中国区域的体育竞赛版权交易是否已经走向了更加合理的轨道呢?

歌华中奥集团总裁兼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王奇认为,版权价值评判上的不一致是PP体育和英超终止合作的关键原因,这一情况或许能促使体育赛事版权市场逐步恢复正常状态。

2020年突然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全球许多比赛无法进行,组织者和播放者都遇到了麻烦,英超与PP体育的终止合作再次引起人们对巨额赛事使用权金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英超、NBA等国际比赛的版权金持续不断上涨,腾讯体育用15亿美元获得了5年NBA的播放权,PP体育则花费了7.21亿美元拿到了3个赛季英超的播放权

当前情形下,赛事版权价值趋向平稳,已成为体育领域关注焦点。9月6日,PP体育负责人王冬在2020年国际服务贸易交易活动中指出,疫情促使体育赛事版权市场回归常态,过热的版权交易环境亟待调整,这一变化将是疫情后体育产业主要走向之一。

然而,存在一种看法,认为英超与腾讯体育此次合作仅限于2020至2021赛季,这仅仅让体育赛事版权暂时回归其市场本位,据此很难得出市场正在恢复理性的结论。

宋清辉向北京商报表示,英超决定和腾讯体育联手,这不过是一种临时手段,不能因此就断言市场会变得明智。“如果英超继续要高价,中国球迷可能没法通过正规途径看到新赛季英超赛事,届时英超将再次遭遇中国用户的大规模离开。同时,英超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对于英超来说,其与腾讯体育的交易更像是及时止损。”

郭斌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的成员,属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他提出,体育版权在接下来的发展里,最关键的是怎样让版权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现阶段国内球迷尚未普遍形成付费观赛的习惯,因此探索版权在合法框架内的多元变现途径和增值空间,成为版权方与运营方必须深入思考的议题,尤其对运营方而言,赛事版权的高昂投入要求他们必须借助创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否则将有陷入经营困境的风险,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王晓